万州以“十美嘉体育网址大行动”为笔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

编辑:小编 日期:2025-04-09 15:54 / 人气:

  中新网重庆新闻4月8日电 (应凤林 郭江美)长江浩荡,平湖潋滟。万州如巨轮击水,于时代浪潮中奋楫扬帆,破浪前行。万州区紧扣市委赋予万州的“三个定位”新使命和争做“七个排头兵”新要求,锚定“3710”改革发展总体架构,以“十大行动”攻坚突破,加快建设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。

  今年开年,发展脉搏强劲跃动:1至2月,工业引擎轰鸣,美嘉体育下载规上工业完成产值125.37亿元、同比增长12.1%;投资巨轮稳进,固定资产投资攀升8.4%;消费春潮涌动,限上社零总额激增13.5%。三项增速全线领跑全市,企业生产、市场活力、投资动能“三箭齐发”,托举经济向上向好。

万州以“十美嘉体育网址大行动”为笔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(图1)

  走进重庆市九龙万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,4条氧化铝生产线满负荷运行。“我们去年完成产值166亿元,各项指标创下新高。”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。

  不只九龙万博,金龙铜管集团去年在万工业产值也达到167亿元,呈现出两大百亿级企业齐头并进的喜人景象。

  在两条“百亿龙”的引领带动下,万州规上工业产值连续46个月保持10%以上增长,2024年工业投资、工业税收分别增长15%、17.8%,先进材料集群跨上300亿元台阶,建成投用全球单体最大金属镓生产基地。

 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样令人瞩目。走进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,车间内的自动化、智能化生产场景让人耳目一新。宏大的焊接车间内,按照主线两侧带羽翼模式排布多条焊接生产线,采用自动辊床传输大循环输送方式,实现了白车身焊接、装调的自动化。

  焊接机器人、涂装机器人分布在每条生产线上,耀眼的焊花中,通过机器换人,节约了成本的同时,还提高了效率。

  “先后投资1.5亿元打造焊接、涂装等五条智能生产线。”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,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,汽车制造自动化、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,不仅实现了力度空前的降本增效,而且产品质量更加优良、稳定可靠。

  这样的蜕变正在全区上演:1—2月,全区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0个,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63.2%,规上数字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77.9%,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、持续壮大。

  产业升级的浪潮同样席卷田野乡间。甘宁镇永胜村的物联网系统正实时监测着上千亩柑橘园,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让节水节肥与优质果率提升同步实现。当一箱箱三峡柑橘通过线上销售+产地直采走向全国时,三峡的果农真切感受到,数字农业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革新,更是致富的希望。

  春日暖阳下,长江之星商业综合体施工现场塔吊林立,机械轰鸣,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内部装修,项目主体架构已基本完工,部分入驻商家开始进场装修,一座崭新的城市商业地标雏形显露。

  作为万州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,长江之星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,规划建设约6万平方米的沉浸式购物中心和约15万平方米的超高甲级写字楼。项目以“24H经济、首店效应、文化场景、跨界体验、美嘉体育下载美学生活”为核心,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、趣味性的消费新体验。

  长江之星商业综合体的建设,是万州持续创新消费场景、优化消费供给的缩影。今年以来,万州消费市场“热辣滚烫”:平湖旅游区、天生城文旅街区焕新升级,半山经济、桥下空间等新业态蓬勃涌现,以旧换新、展会促销等活动如火如荼。

  统计显示,1—2月,全区3C数码、家电以旧换新交易达2.6万笔,发放消费直补1496万元,拉动消费近9000万元;举办促销活动14场、展会8场,实现销售额超25亿元;文旅消费券发放300万元,带动消费约1亿元。全区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.15亿元,同比增长13.5%,增速高于全市10.6个百分点。

  消费升温的同时,万州服务业也呈现强劲势头。1—2月,限上批发业、零售业、住宿业、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9%、13.4%、21%、17.2%,增速均大幅领先全市水平;商品房销售面积18.11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30.7%,增速高于全市39.3个百分点。此外,交通物流优势进一步凸显,铁水联运物流通道作业量同比增长39.1%,“蓉万”“达万”“西万”三条特色联运通道货运量增长26.4%,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。

  在北滨公园,市民王女士带着孩子奔跑的身影,与昔日破旧码头的记忆重叠——以25公里滨江环湖生态为基础,打造两岸“十六景”,让“一江两岸”成为万州人的“城市客厅”。

  这样的蜕变同样发生在95个完成改造的老旧小区里,一部部新装的电梯、一条条崭新的青石板路、一条条各具特色的老街小巷,托起3.1万户居民的幸福生活。

  2024年,白羊镇17个村集体总经营性收入达到1501.8万元,村均收入达到88.34万元,增收的背后是白羊镇创新成立强村公司的创新实践。在全区,这样的强村公司共有6家,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的村实现全覆盖、超100万元的村达30%,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.7%。

  民生改善的篇章在“一老一小”群体中续写。制定全国首个敬老院公建民营管理规范。综合考虑人口、交通等因素,探索托幼一体化、用人单位办、社区办等模式,规划布设托育点位200余个,加快打造城市15分钟婴幼儿照护服务圈。以多元化发展拓宽服务供给,满足群众全日托、计时托等个性化需求。

  目前,全区建成托育机构151家,现有在运营托位6081个,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.9个。(完)


现在致电 1527368738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Top 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