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写字楼逆境中寻找自救之路美嘉体育下载
编辑:小编 日期:2025-04-19 18:38 / 人气:
张弛(化名)没想到十几元(每平方米每天,下同)的办公楼能被对方杀价到五六元,地点还是在国贸附近。由于震惊、委屈等多方面情绪,“汇报的时候我跟领导说着说着就掉眼泪了。”写字楼中介张弛嘲笑自己不专业。这件事发生在2024年夏天,领导最终接受了6元的报价。
到了2025年,张弛对五六元的报价已经见怪不怪了。国贸地区便宜的办公室单价已经降到3元。“但像国贸三期、超级尊这种写字楼,单价还是能到20多元。”张弛说。
另一名中介刘琪(化名)则观察到,北京的写字楼空置率正在下降。两三年前他经手的个别写字楼空置率达到40%,2024年已经下降到20%-30%左右。根据戴德梁行数据,2024年一季度全市空置率为18.3%,较2022年二季度以来首次下降;2025年一季度,该数据进一步下降为17.2%。
仲量联行北京商业地产部业主代表业务负责人孙平告诉我们,写字楼的业主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有两个,第一,租金还要降多少?第二,还要降到什么时候?
2024年是写字楼租金探底的一年。根据仲量联行数据,2024年全年北京甲级办公楼租金同比下降16.1%,如果算上乙丙级别,下降幅度会更大。四季度又是全年租金下滑最大的,环比下降6.2%,定格在约8.25元。
然而2025年情况并未好转,一季度环比继续下降4.7%。仲量联行北京商业地产部高级董事张斯亮认为,到2025年底租金会降到7.04元。有机构内部认为租金下行的情况或将持续到2028年。
这一情况与全国整体形势较为相符。根据中指研究院《2024中国商业地产市场年报》,自2022年一季度起,全国重点城市主要商圈写字楼平均租金环比持续下跌,2024年四季度平均租金为4.62元,全年累计下跌1.85%。
一线城市空置率有所下降,其中广州最低,为10.9%。二线部分城市仍面临较大的空置压力。
辩证来看,低租金有利于降低空置率,满足租户在低成本基础上选择优质办公环境的需求。行业加速洗牌,践行长期主义的优质写字楼,更容易在逆境中生存下来。
租金下降的苗头从2018年就开始显现,但价格快速下滑还是出现在疫情之后。“较租金最高时期基本有30%-50%的降幅。”刘琪提到。
这一说法在数据上得到证实。仲量联行就北京甲级写字楼租金进行了常年跟踪,2018年北京重点区域写字楼每月每平方米平均租金在约300元-700元之间,2024年已下降至约150元-400元,近乎腰斩。
疫情限制了流动性,客户搬家、装修都面临一系列困难,因此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空置率的波动。“此外,疫情期间大家对经济形势的整体接受度有一个缓冲期,租金价格只是缓慢降低,并不是断崖式下跌。”孙平表示。
疫情结束后,上述两个所谓的“优势”都不在了。有人从大平层搬到共享办公楼,有人从独立办公室搬到公共办公区,美嘉体育网址也有人跟着公司直接搬出了北京。北京一位白领所在的公司从国贸迁到了东五环,虽然办公空间更大,但也增加了出行难度。公司适当调整了上下班时间,放松打卡,并提出每周可以有一天居家办公。
不过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正在降低。戴德梁行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,五大核心商圈空置率同比下降2.3个百分点至10.8%。
甲级写字楼吸引的大多是抗风险能力较强的“优质客户”,国央企需求成为市场重要稳定因素。根据高力国际,在2024年超过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宗租赁成交中,国央企占比高达59%。
空置率降低的另一个原因是,在租金大幅下降的前提下,不少企业怀着最朴素的愿景——花一样的钱,选择更大更好的办公室——从低级别物业搬进甲级写字楼。
落到具体的企业,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考虑。一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员工告诉我们,他们公司在2022年从东城区的一家产业园搬进附近的甲级写字楼,最主要的原因是产业园的优惠政策到期,而甲级写字楼提供了较长的免租期。“在老板看来,入驻高端写字楼能带动公司自身品牌提升,但员工不得不接受更狭小的工作环境,甚至没有接待客户的空间,只能去一楼星巴克。”
客户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提升了不少,随之而来的麻烦也在增多。然而对刘琪来说,最大的压力不在于客户的挑剔,而是“客户在哪”。
机构数据提到2024年办公室流动性整体有所提高,但多集中在国央企、大企业,而那些客户大多为中小企业的办公楼中介,仍然经历了行业寒冬,能开发的新客户越来越少。相对来说,留住老客户则更容易一些。
一位国贸区域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,他所在的公司搬进来之后,花了大价钱装修整顿一番,如今装修费用尚未完全覆盖,如果此刻搬家,即便是租金低廉,也免不了又要花大力气装修一番,成本就很难算清楚了。
更重要的是,搬家之前,业主可能会用极大的优惠留住客户,因为“留住一个客户的成本比开拓一个新客户要低很多”,孙平提到。
张弛算了一笔账。假设一间办公室月租金10万元,降价20%,业主一年损失24万元;假如拓展新用户,办公室按空置两个月来算,损失20万元;为新客户提供一个月免租期,损失10万元;加上中介费用,通常是1个月-3个月租金,算两个月,又损失20万元,加起来已经是50万元了,这还不算市场推广费用,以及新客户尽职调查(例如有无信用风险等)这些成本。
以往写字楼业主也会用一些优惠来留住老客户,但不像现在那么夸张。“业主不太愁租,老客户离开了,总有新客户上门。”刘琪说,“现在就很难说了,(因客户离开空置的)办公室可能成年累月一直空着,这样的情况多了,业主也受不了。”
面对空置压力,业主正在采取更为激进的低价策略,以快速探寻新的平衡点。甲级写字楼通常设定降价的底线,但低级别写字楼以出租为主要目的,降价幅度往往更大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市场的景气度。
尽管写字楼市场大环境处在整体下行期,但仍有部分写字楼收获较高的出租率,租金跌幅也相对更小。2024年,承接科技互联网行业的楼宇吃到了部分红利。
在北京前几年的甲级写字楼租赁格局中,金融行业一直占据头名。但是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,紧随其后的科技互联网行业后来者居上,超过金融成为租赁面积、金额等维度最大的行业。
这一趋势也与全国情况相符。根据中指研究院,2024年重点城市写字楼新租户行业占比,电信、媒体和科技(TMT)行业占比23%,金融行业排在第二,占比20%。
科技互联网相关行业一直是北京的重点产业。《北京日报》1月26日报道,北京信息软件业营收突破3万亿元,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20%,信息软件业已成为北京第一支柱产业。
根据仲量联行数据,2024年北京市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的成交量同比增长106%,平均租赁面积同比增长20%,科技互联网和医药行业引领新质生产力企业租赁需求,其中人工智能、通讯及芯片等科技细分领域占比超60%。
高力国际中国区办公楼研究负责人兼华北区研究部董事陆明表示,以中关村、泛上地和北清路所形成的“西北创新组团”,在2024年“一扫过去三年的阴霾”,实现净吸纳量(新增租赁面积-撤回市场面积)超过28万平方米,其中中关村超过9万平方米。“这片区域得益于逐步积累的科创产业集聚优势,最先吃到了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产业红利。”
结合国家信息产业部定义,新质生产力企业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的新技术为支撑,与背靠各大高校、拥有多年集群效应的中关村正相合。
“融科资讯中心”已然成为中关村新晋“楼王”。用中介蔡遥(化名)的话来说,这是整个片区里“最好的写字楼”。
所谓“最好的”,主要强调租户品质。高科技行业的细分赛道龙头企业——包括集成电路、AI、半导体等领域——几乎都被融科资讯揽括在内。这里聚集苹果、微软、英特尔、台积电、AMD、英伟达等全球市值排在前列的科技公司,也云集着一众国内科技创业公司,尤其是2025年大火的Deepseek,其部分研发团队2023年初搬进融科资讯,与BV百度风投是上下楼的邻居。
“这里几乎是国内头部AI公司的必然选择,既有人才,又有适合人才的环境。”蔡遥说。
他介绍说,融科资讯的企业几乎都不用打卡。相比于西二旗晚上10点仍灯火通明,融科资讯加班熬夜的情况并不多。疫情之后,远程办公的自由度更高。
但是,这样就让人感觉办公楼整体的活跃度不如从前。美嘉体育网址蔡遥表示前两年非用餐时段,公共区域会更热闹一些,现在各店铺显得相对冷清。近一年来的“繁荣度”更多是外人给的——经常有企业组团来拜访参观。
这座写字楼的租金也经历了下跌,只是幅度并不大。“原本19元的报价或许最终15元、16元成交。”蔡遥表示。但楼内不同楼层、位置、面积租金差异比较大,2025年4月,根据安居客的写字楼出租信息,融科资讯目前在租的房源,租金范围在5元-8元不等,免租期最长达到8个月。
孙平提到,在写字楼市场整体下滑的背景下,子市场近期的问询带看量保持活跃。
近两年海淀区在政策上加大了扶持力度。2024年6月,海淀区宣布对金融科技企业实施支持政策,最高给予连续三年每年50%的租房补贴;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,海淀区发布“中关村AI北纬社区”计划,AI入驻企业最高可实现三年免租。
除了中关村,望京区域也吃到了科技企业带来的红利。2024全市甲级办公楼租赁成交量较2023年提升了22%,其中望京承接了大量新租户。
孙平提到,阿里自身拥有两栋楼,“阿里系”相关企业还租下了周围写字楼,部分占比达到30%。阿里搬迁至朝阳区崔各庄后,自营写字楼空置的同时,周围写字楼也空出大半,对该区域影响很大。虽然阿里又通过高德回填了一部分,仍然杯水车薪。“望京所有业主几乎就只能打价格战。”
“说到去年(2024年)租金降幅最高的,望京soho排得上号,从顶峰的单价12元-13元,降到了目前的3元-4元,再加上免租期等等。”刘琪提到。
但正因如此,望京被打上了“性价比高”的标签。低租金刺激下,望京销售表现位居前列。该区域承接了不少万平米以上的租赁需求。
金融业受风险管控、行业整合等影响,租赁成交数量和面积均有明显收缩。最具代表的是金融街,3月10日,扎根金融街通泰大厦20余年的华夏基金宣布搬迁,其原办公室面积近1.5万平方米,再往前,2024年,中国人寿、泰康等险资企业也做出了搬离的决定。
金融街客户受到了新商圈——丽泽商务区的分流。从租金来看,丽泽商务区几乎只有金融街的一半。银河证券、长城资产、东方基金等曾以金融街为总部的企业,早在2021年便转向了丽泽商务区。
尽管如此,金融街子市场仍然具有较强的行业磁吸效应。2024年,金融街的租金降幅大于整体市场平均水平,有效吸引金融企业回流。
孙平提到,完善的物业配套、成熟的物业管理、稳定的管理策略是写字楼抗压的三大因素,决定了写字楼抗压能力强弱的六七成。其他因素还包括租金、产业集群、区位等等。
例如,融科资讯这栋写字楼一直由第一太平戴维斯物业管理公司管理,专业度有保障。物业配套也匹配租户的需求。融科资讯中心有三座独立写字楼,负一层相互打通,餐饮、咖啡、健身房,甚至有一个小型的艺术展厅。
“商业配套并不是越多越好,或者越高端越好,重点是和租户相匹配,满足不同租户的需求。”蔡遥表示。
高配置吸引优质客户,优质客户的集群效应又提升了写字楼的知名度,融科资讯是一个正向循环的案例。
优质的写字楼各有优势,不幸的写字楼却千篇一律。克而瑞物管总监马燕娇提到,抛开外部环境,经营不善的写字楼大多可以总结为五点原因——硬件设施陈旧、服务配套不足、品牌形象弱(部分写字楼缺乏明确的品牌定位,难以吸引目标租户)、智能化水平低、灵活性不足(租赁条款僵化,难以适应中小企业或初创企业的短期租赁需求)。
为了提高自身吸引力,不少写字楼开启了改造计划。马燕娇表示,这些办公楼大多从硬件升级入手,例如更换老旧设备、更新空调系统、改善公共区域等,多数写字楼会引入智能化建设。
然而照着葫芦也难画瓢。一位行业内人士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案例,某栋老写字楼经过改造,基础配套也能跟融科资讯掰掰手腕,因此业主给出了较高的定位。遗憾的是,几乎整整一年的时间,业主都没能找到有效的目标客户。
业主只能改变策略,从降低租金入手,引入专业的咨询、中介机构与互联网大厂产生连接,这才把出租率做到了80%。
如果要总结经验,租金仍然是吸引租户的第一位。市面上有不少老式办公楼花了大价钱做改造,但效果不如预期。
“据我们观察,目前基本上很少有业主有计划做大规模改造。”孙平告诉我们,业主对投入改造效果的预期很高——更好的客户,更高的租金。但当业主发现,投入改造后,并没有收获比以往更高的租金,甚至连原租金都很难维持的时候,心态难免不发生变化。
因此业主往往追求“更实惠”的改造。一种是摆在台面上,能让租户一眼就看出来的,例如对公共走廊、洗手间、大堂做局部改造,把马桶更换为智能马桶等。
另一种则是“降本增效”,例如对空调、电路、中控系统等进行改造,降低运营成本,在一段时间之内就能看到收益。
也有业主会主动聘请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,抛弃以往的粗放式经营,改为精细化管理。
整体来说,如果写字楼业主在繁荣时期都不愿意加大投入,困难时期出钱就更难了。这种心态也加速了两极分化局面,好的写字楼更容易坚挺,差的写字楼只能无限制以价换量。